[]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1-08-05 共56人浏览过

找课后习题答案,就上大学教材课后答案网


查看完整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课后习题和笔记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一词是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的,意思是国家的经济管理。

2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和古典经济学家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

(2)从英国的威廉·配第开始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经过以法国的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和英国的亚当·斯密的发展,到英国的大卫·李嘉图时,达到它的完成阶段。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首次明确提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

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4)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和过渡时期的理论。

(5)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做了新的概括。

(6)中国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

考点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拓展:生产力的形成

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以一定的性质和方式结合,并把生产工具运用起来之后,才能加工于劳动对象,从而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由于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不断地积累和增长,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并不断创造着新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新的生产工具的创造,又会使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查看完整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课后习题和笔记


  相关资料推荐

找资料,就上考试资料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