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马来语(华人)名词解释如下】
华人马来语名词解释:
又称中华马来语。印度尼西亚土生华人使用的次标准马来语或低级马来语。18世纪开始在巴达维(荷兰人称巴达维亚,Batavia)马来语(Melayu Betawi)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马来语的重要分支。19世纪中叶以后迅速发展。其特点是:除具有次标准马来语或低级马来语的特点外,还大量吸收外来语(荷兰语、英语),尤其是华语(闽南方言)词汇;基本语法属马来语语法,但亦受华语语法结构的某些影响,如人称代词生格附着形式以及所有格短语结构等。随着华人经济势力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华人马来语文学随之兴盛。1882—1960年间,共涌现出土生华人作家及翻译家806人,翻译和创作文学作品2757部,此外尚有佚名作家作品248部,两者合计3005部。其中*李金福对推动华人马来语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华人马来语文学之父”。华人马来语文学对推广马来语和促进印度尼西亚语的最后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新编大学英语3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微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吉林师范大学职教部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网
课后答案网
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
大学电路第五版答案
中国地大江城学院
bjxy
湘潭大学体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