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考研题库》参考名校考研真题并精选重要习题编写而成。
2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北航2007研]
相关试题:名词解释:①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北师大2001、2004研;武汉理工大学2006研];②形式教育论[北航2008研]
答:从1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发展智力为主的认识分歧,形成所谓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如下所述:
(1)“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这一派因重视研究形式的学科而得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②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③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2)“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实质教育因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胥黎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②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③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3)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评价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这两种理论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对立起来,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形式教育把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形式可以离开内容而得到发展,片面强调智力训练而轻视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应得到的系统科学知识。实质教育的片面性在于对发展智力的任务认识不足,看不到知识与智力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智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对智力发展采取自发、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现代才开始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