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张大千名词解释如下】
[佛教]张大千名词解释:
【生卒】:1899—1983 【介绍】: 现代居士,美术家。 原名正权、季爰,改名爰。别号大千居士。 四川内江人。九岁学画,十二岁已能画花鸟、人物、山水。 十五岁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十九岁东渡日本,在京都学习绘画和印染工艺。回国后在上海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习勤奋,技艺猛进。 初从临摹石涛、八大山人作品入手,达到可以乱真的程度,后又汲取诸家之长,熔为一炉,逐渐走出自己的艺术道路。1936年受中央大学之聘,任国画教授。1941年,冒风沙跋涉之苦,至甘肃敦煌,临摹、复原莫高窟、千佛洞壁画和雕塑,从佛教艺术中获取创作养料,历时两年零七个月,为中国第一个到敦煌临摹的画家。 抗战时期,又深入西康一带写生。 数十年中,游遍祖国万水千山,从生活中提炼素材,使绘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949年以后,离开大陆,寓居印度、香港、南美、巴西、美国等地,遍游世界,在各地举办画展,被纽约国际学会公认为“当代第一大画家”,获金质奖章。 所作融诗、书、印、画于一体,风格明逸清艳,线条秀挺,色彩妍艳,富有生气。晚年定居台北“摩耶精舍”。享年八十四岁。绘有《飞天图》、《佛本生故事图》、《长江万里图》等。 画室名“大风堂”,弟子满门。

相关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微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吉林师范大学职教部
二级建造师试题下载
河北大学公费研究生
新视野大学英语2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英语2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