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嘎斯汗国名词解释如下】
黠嘎斯汗国名词解释:
古国名。 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黠戛斯人所建立的汗国。黠戛斯人唐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 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为唐朝所灭,始与唐交往。二十二年,其首领俟利发失钵屈阿栈亲至唐朝要求归属,唐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归燕然都护府管辖。 景龙四年(710),被东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又受回纥汗国统治。 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汗国。和唐朝关系甚密,常遣使进贡,往来不绝。唐命大臣绘制“黠戛斯朝贡图”(又名“王会图”),由宰相李德裕作序。大中元年(847),其首领受唐册封为英武诚明可汗。曾屡助唐征突厥,讨李克用。时拥众数十万,胜兵8万(一说控弦30余万)。 疆域东至骨利干(今安加拉河一带),南邻吐蕃(居青藏高原),西连葛逻禄(今新疆吉木萨尔西北、阿尔泰山以西),曾占领安西(今新疆库东地区)、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地区)等。其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狩猎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使用鄂尔浑-叶尼塞文。辽太宗天显六年(931),遣使至契丹,成为属国。 契丹在其地区设立辖戛斯国王府。

相关阅读:
成都理工影视学院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辽宁医学院药学院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
新视野大学英语答案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中国证券考试网
毛概辨析题
山东财政学院mba
锦州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