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1-06 共32人浏览过

江苏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_331参考教材知识点

名词解释

案主

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查看完整版:  2023江苏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简答题:简述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美国社会工作学者比斯台克1967年在《个案工作关系》一书中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9个方面:
( 1 )人的潜能。人的潜能是不同的。

( 2)人的责任。人有责任发挥其潜能,实现社会功能,以完成其自我实现。

( 3 )人的权利。人有选择的权利以完成其自我实现。

(4 )人的需要。所有的人都有其基本的人性需要。
( 5 )人的社会功能。人的社会功能对于个人的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 6)社会的责任。社会有责任建立和维持公正、和平和秩序,并且创造与自我实现有关的条件和资源。

( 7 )社会的权利。社会有权利要求每一个人各尽其力,社会工作将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

( 8 )个人对社会的职责。每个人有义务对社会公益有所贡献。

( 9 )人的自我抉择权。人有自我抉择的权利,这是培养责任、促进成长和实现自我的必要途径。

名词解释:认知理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
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331社会工作原理 江苏师范大学_331考研资料全套


查看完整版:  2023江苏师范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考研资料合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