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1-11-25 共75人浏览过
大学教材课后答案网是一个答案共享平台,考试后对答案,专注于答案分享,试卷试题分享,为各考研学生服务。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马原概论2018版答案电子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库(附答案)


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
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a .要破除对“本本”的迷信;
b .要破除对“经验”的迷信;c .要破除对“权威”的迷信。
②问题意识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起点和动力源。
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

找考试视频网课资料,上大学教材课后答案网。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意识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宁波大学2017年研]答︰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1 )第一阶段是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生命物质反映形式的前提和基础。地球上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生命,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对外部刺激做出的“应答”。如植物的枝叶总是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变形虫碰上食物就包围并吞食它,等等。


马原概论2018版答案汇总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后答案pdf版

如何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 1)马克思认为,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只能做到“按劳分配”,要受到剥削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受着生产资料的支配,他们的劳动是为了获得基本的消费资料,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被迫的和不自觉的。只有真正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到那时,他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
( 2)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仅表现为谋生的手段。随着阶级的消灭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依附于私有制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必然消亡。劳动者不但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必然从旧的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使劳动目的和劳动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消灭了旧式的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劳动。这种劳动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点击左侧分类,或搜索查找您要的产品)
  • 显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