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督教大同盟名词解释如下】
非基督教大同盟名词解释: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对中国进行侵略的爱国青年团体。 1922年5月5日,首建于上海。由上海各校非基督教学生发起。 其宗旨为“秉爱国之热忱,具科学精神,以积极手段,反对基督教及其所办的一切事业”。同盟成立初期,由于无常设机构和刊物进行指导,未获发展。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革命运动的高涨,1924年8月初上海青年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推动下重组同盟,并成立一个由共产党人参加的五人委员会,总理一切事务。该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反帝活动,并利用所办刊物,推动和指导各地的反基督教运动。在该会推动和各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长沙、杭州、成都、郑州、济南、福州等地学生和进步青年纷纷成立非基督教同盟,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基督教运动。重要领导成员有唐公宪、张秋人、柯伯年等。 曾借《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出版《非基督教特刊》。 1924年12月,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合编出版《反基督教运动》的小册子。 该同盟是中国人民反基督教运动中一股重要力量,其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反基督教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后,逐渐停止活动。

相关阅读:
毛概辨析题山东财政学院mba
锦州教育学院
广告学院
电路第五版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课文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
物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普通话等级考试资料
物理化学第五版答案
考研助考网
大学体验英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