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2-08 共29人浏览过

【航空燃油

1、罐式加油车 tank refueller
装备有油罐、油泵、过滤分离器、压力控制装置、流量计、加油胶管及接头(油枪)等部件,能独立完成为航空器加(抽)油,并具有泵油、调压、净化、计量等功能的专用车辆。
2、管线加油车 hydrant dispenser
装备有过滤分离器、压力控制装置、流量计、加油胶管及接头等部件,通过机坪管网能独立完成为航空器加油,并具有调压、净化、计量等功能的专用车辆。
3、呆德曼控制阀 deadman control valve
安装与罐式加油车和管线加油车上,能远距离控制加(抽)油系统启、停的安全控制装置。
4、加油枪 fueling nozzle
安装在飞机加油车加油胶管末端,实施航空器重力加油时控制流速的装置。
5、压力加油接头 pressure coupler
安装在飞机加油车加油胶管末端,实施航空器压力加油时控制压力的装置。
6、地井接头 hydrant coupler
安装在管线加油车进油胶管首端,连接地井拴,具有压力控制功能的装置。
7、加油地井拴 hydrant pit valve
安装在机坪地下输油管网支管末端地井内,连接管线加油车地井接头,具有油料流动控制功能的装置。
 
民用航空燃料质量控制和操作程序MH/T6020-2006
3.1    
炼厂产品质量合格证  quality certificate of refinery 
炼厂证明批次航空燃料质量合格的文件。 
3.2    
燃料检验报告  laboratory test report of fuel  
  航空燃料质量测试检验结果文件。 
3.3    
单罐混合样品 single-tank composite sample 
    混合油罐上部、中部、下部油样而获得的样品。 
3.4    
多罐混合样品 multiple-tank composite sample 
从多个装有相同燃料容器中取得的,按一定体积比例混合而成的样品。
3.5    
排污管线样品 drain line sample 
从储油罐或油车油罐或过滤器排污点获取的样品。 
3.6    
底部样品 bottom sample 
从容器底表面最低点的燃料中获取的样品。 
3.7    
在线样品 line sample 
当燃料流动时获取的样品。 
3.8    
胶管末端样品 hose end sample 
从罐式加油车或管线加油车加油胶管末端加油接头或加油枪嘴处获取的样品。 
3.9    
上部样品 upper sample 
从油罐燃料体积上部三分之一的中部深度获取的样品。 
3.10    
中部样品 middle sample 
从油罐燃料体积中部深度获取的样品。 
3.11    
下部样品 lower sample 
从油罐燃料体积下部三分之一的中部深度获取的样品。 
3.12    
全规格检验 certificate of analysis testing  
对航空燃料所有质量要求的试验项目进行的检验。
3.13    
重新评定检验 recertification test 
为了核实航空燃料的质量没有改变,保持在规格的限制范围内而进行的检验。 
3.14    
外观检查 visual check 
现场对燃料的颜色、颗粒物和水分进行的目视检查和化学测试检查。 
3.15    
核对检验 check test 
为判断燃料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在外观检查的基础上对燃料密度进行的检验。 
3.16    
专机检验 VIP plane test 
对专机用燃料质量进行的检验。  
3.17    
批次 batch 
同一类型和组成并同一批生产的或同一批交付的包装产品的总体。 
3.18     
专用系统 dedicated system 
专用于接收、储存和输送单一品种航空燃料的系统。 
3.19    
隔离系统 segregated system 
用双锁双流阀和盲板等可靠的隔离装置隔离的完全独立的管线、油罐。
民用航空油料库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
1、民用航空油库 civil aeronautic store
接收、贮存、供应民用航空油料的场所。
2、防爆电气设备 explosion-protected electrical apparatus
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的电气设备。
3、防爆型式 type of protection
为防止电气设备引起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发生爆炸而采取的特定措施。
4、类别 group
按照电气设备使用的爆炸性环境而划分的类型。
5、最高表面温度 maximum surface temperature
电气设备在允许的最不利条件下运行时,其表面或任一部分可能达到的并有可能引燃周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最高温度。
6、温度组别 temperature class
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划分的组别。
7、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引燃温度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an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
按照标准实验方法实验时,引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8、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explosive mixture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或雾状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的可爆炸混合物。
9、爆炸性气体环境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传遍整个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10、爆炸下限 lower explosive limit
爆炸性混合物能被引燃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11、爆炸上限 upper explosive limit
爆炸性混合物能被引燃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
12、爆炸极限 explosive limit
爆炸性混合物能被引燃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介于爆炸下限和上限之间)。
13、危险区域 hazardous area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14、非爆炸危险区域 non-hazardous area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与其出现的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区域。
15、释放源 source of release
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易燃物质的释放位置或地点。
16、外壳防护等级 degree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
电气设备对防止人体接近壳内危险部件及防止固体异物、粉尘和水进入外壳的防护能力。
17、隔爆(“d”)型电气设备 flameproof electrical apparatus ”d”
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注名词解释:该防爆型式用字母“d”表示。
18、隔爆(“d”)外壳 flameproof enclosure  “d”
该外壳能承受通过外侨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点燃。
19、隔爆结合面 flameproof joint
隔爆外壳的各个部件相对应得表面结合在一起且火焰火燃烧生成物可能会由此从外壳内部传到外壳外部的部位。
20、隔爆结合面的间隙 gap of a flameproof joint
隔爆结合面相对应表面的距离。对于圆筒形表面,该间隙为两个直径间的差。
21、隔爆结合面长度 length of flameproof joint
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隔爆结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短通路的长度。
注名词解释:此定义不使用于螺纹结合面。
22、绝缘套管 bushing
用于将一根或多根导体穿过外壳壁的绝缘装置。
23、增安(“e”)型电气设备 increased safety electrical apparatus “e”
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或火花的电气设备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电气设备。
注名词解释:该防爆型式用字母“e”表示。
24、极限温度 limiting temperature
电气设备或其部件的最高允许温度。它等于由下列条件分别确定的两个温度中的较低温度。
a)爆炸性气体环境点燃的危险温度;
b)电气设备所用材料的热稳定性。
25、tE 时间 time tE
交流绕组在最高环境温度下达到额定运行稳定温度后,从开始通过最初启动电流IA时计起直至上升到极限温度所需的时间。
26、油浸(“o”)型电气设备 oil immersion electrical apparatus “o”
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里,使电气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外壳以外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注名词解释:该防爆型式用字母“o”表示。
27、本质安全电路 intrinsically-safe circuit
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任何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路。
28、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intrinsically-safe electrical apparatus
全部电路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
29、关联电气设备 associated electrical apparatus
装有本质安全型电路或非本质安全型电路,且其结构使非本质安全电路不能对本质安全型电路产生不利影响的电气设备。
30、“ia”等级电气设备 apparatus of category “ia”
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或任意组合的两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1、“ib”等级电气设备 apparatus of category “ib”
在正常工作或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2、浇封(“m”)型电气设备 encapsulation “m”
整台设备或其中部分浇封在浇封剂中,在正常运行和认可的过载或任德的故障下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33、无火花(“n”)型电气设备 electrical apparatus with type of protection “n”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故障的电气设备。
34、安全栅 safety barrier
接在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之间,将供给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限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装置。
35、电缆引入装置 cable entry
允许将一根或多根电缆或光缆引入电气设备内部,并能保证其防爆型式的装置。
36、Ex电缆引入装置 Ex cable entry
作为一种设备单独实验并取证和设备外壳一起安装而不需要再发证的电缆引入装置。
37、导管引入装置 conduit entry
将导管引入电气设备内而仍保持其防爆型式的装置。
38、维护 maintenance
将产品保持或恢复到符合有关技术条件要求的状态,并实现所规定功能的一些活动的组合。
39、大修 overhaul
把已经使用或贮存一段时间,但不一定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恢复到完全可以使用状态的活动。
注名词解释:修理和大修,工程上统称检修。
40、修复 reclamation
是修理的一种,对已经损坏的待修零部件剔去或增添,根据有关标准使零部件恢复到完全可以使用状态。
41、改造 modification
对电气设备结构、材料、形状或功能的变动。
42、检查 inspection
一种为了对设备的状态得到可靠的结论,采用不拆卸或所需的局部拆卸并辅以一些测试措施而进行的仔细检查活动。
注名词解释:检查分为名词解释:
a)目测检查名词解释:用肉眼而不用检修设备或工具来识别可见的缺陷(如螺栓缺失)的检查;
b)一般检查名词解释:包括目测检查以及用检修工具和设备才能明显识别某些缺陷(如螺栓松动)的检查。细致检查一般不要求外壳打开或设备断电;
c)详细检查名词解释:包括细致检查以及只有打开外壳或采用工具和测试装置才能识别出缺陷(如接线端子松动)的检查;
d)初期检查名词解释:在投入运行之前对所有的电气设备、系统和装置进行的检查;
e)定期检查名词解释:在规定的时间对所有的电气设备、系统和装置进行的检查;
f)样品检查名词解释:对一部分的设备、系统或装置进行的检查。
43、TN 系统 ty TN system
有一点直接接地,其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点相连接的电力系统。
44、TT系统 type TT system
有一点直接接地,其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结地极的电力系统。
45、IT 系统 type IT system
与大地不直接连接,其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接地极连接的电力系统。

1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1.1 解释下列术语
层次机构名词解释:
按照计算机语言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一种不同的语言为特征。这些层次依次为名词解释:
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应用语言机器级等。
虚拟机名词解释:
用软件实现的机器。
翻译名词解释:
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然后再在这低一级机器上运行,实现程序的功能。
解释名词解释:
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是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执行完后,再去高一级机器取下一条语句或指令,再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直到解释执行完整个程序。
计算机系统结构名词解释:
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计算机组成名词解释: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名词解释:
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系统加速比名词解释:
对系统中某部分进行改进时,改进后系统性能提高的倍数。
Amdahl定律名词解释:
当对一个系统中的某个部件进行改进后,所能获得的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受限于该部件的执行时间占总执行时间的百分比。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名词解释:
程序执行时所访问的存储器地址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相对地簇聚。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CPI名词解释:
每条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测试程序套件名词解释:
由各种不同的真实应用程序构成的一组测试程序,用来测试计算机在各个方面的处理性能。
存储程序计算机名词解释: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其基本点是指令驱动。程序预先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机器一旦启动,就能按照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执行这些程序,自动完成由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工作。
系列机名词解释:
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软件兼容名词解释:
一个软件可以不经修改或者只需少量修改就可以由一台计算机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差别只是执行时间的不同。
向上(下)兼容名词解释:
按某档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就能运行于比它高(低)档的计算机。
向后(前)兼容名词解释:
按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计算机编制的程序,不加修改地就能运行于在它之后(前)投入市场的计算机。
兼容机名词解释:
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模拟名词解释:
用软件的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虚拟机)的指令系统。
仿真名词解释:
用一台现有计算机(称为宿主机)上的微程序去解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称为目标机)的指令系统。
并行性名词解释:
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只要在时间上相互重叠,就存在并行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
时间重叠名词解释:
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时间因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以加快硬件周转而赢得速度。
资源重复名词解释:
在并行性概念中引入空间因素,以数量取胜。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大幅度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资源共享名词解释:
这是一种软件方法,它使多个任务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
耦合度名词解释:
反映多机系统中各计算机之间物理连接的紧密程度和交互作用能力的强弱。
紧密耦合系统名词解释:
又称直接耦合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计算机之间的物理连接的频带较高,一般是通过总线或高速开关互连,可以共享主存。
松散耦合系统名词解释:
又称间接耦合系统,一般是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可以共享外存设备(磁盘、磁带等)。计算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文件或数据集一级上进行。
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名词解释:
由多个不同类型、至少担负不同功能的处理机组成,它们按照作业要求的顺序,利用时间重叠原理,依次对它们的多个任务进行加工,各自完成规定的功能动作。
同构型多处理机系统名词解释:
由多个同类型或至少担负同等功能的处理机组成,它们同时处理同一作业中能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
 
2 指令集结构的分类
   解释下列术语
   堆栈型机器名词解释:
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累加器型机器名词解释:
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通用寄存器型机器名词解释:
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CISC名词解释:
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RISC名词解释: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寻址方式名词解释:
指令系统中如何形成所要访问的数据的地址。一般来说,寻址方式可以指明指令中的操作数是一个常数、一个寄存器操作数或者是一个存储器操作数。
   数据表示名词解释:
硬件结构能够识别、指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结构。
  
   第3章 流水线技术
  3.1解释下列术语
流水线名词解释:
将一个重复的时序过程,分解成为若干个子过程,而每一个子过程都可有效地在其专用功能段上与其它子过程同时执行。
单功能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流水线的各段之间的连接固定不变、只能完成一种固定功能的流水线。
多功能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各段可以进行不同的连接,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的流水线。
静态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在同一时间内,多功能流水线中的各段只能按同一种功能的连接方式工作的流水线。当流水线要切换到另一种功能时,必须等前面的任务都流出流水线之后,才能改变连接。
动态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在同一时间内,多功能流水线中的各段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同时执行多种功能的流水线。它允许在某些段正在实现某种运算时,另一些段却在实现另一种运算。
部件级流水线名词解释:
把处理机中的部件进行分段,再把这些部件分段相互连接而成。它使得运算操作能够按流水方式进行。这种流水线也称为运算操作流水线。
处理机级流水线名词解释:
又称指令流水线。它是把指令的执行过程按照流水方式进行处理,即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在独立的功能部件中执行。
处理机间流水线名词解释:
又称为宏流水线。它是把多个处理机串行连接起来,对同一数据流进行处理,每个处理机完成整个任务中的一部分。前一个处理机的输出结果存入存储器中,作为后一个处理机的输入。
线性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各段串行连接、没有反馈回路的流水线。数据通过流水线中的各段时,每一个段最多只流过一次。
非线性流水线名词解释:
指各段除了有串行的连接外,还有反馈回路的流水线。
顺序流水线名词解释:
流水线输出端任务流出的顺序与输入端任务流入的顺序完全相同。
乱序流水线名词解释:
流水线输出端任务流出的顺序与输入端任务流入的顺序可以不同,允许后进入流水线的任务先完成。这种流水线又称为无序流水线、错序流水线、异步流水线。
吞吐率名词解释:
在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量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流水线的加速比名词解释:
使用顺序处理方式处理一批任务所用的时间与按流水处理方式处理同一批任务所用的时间之比。
流水线的效率名词解释:
即流水线设备的利用率,它是指流水线中的设备实际使用时间与整个运行时间的比值。
数据相关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i在j的前面,如果下述条件之一成立,则称指令j与指令i数据相关名词解释:
(1)指令j使用指令i产生的结果;
(2)指令j与指令k数据相关,而指令k又与指令i数据相关。
名相关名词解释:
如果两条指令使用了相同的名,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数据流动,则称这两条指令存在名相关。
控制相关名词解释:
是指由分支指令引起的相关。它需要根据分支指令的执行结果来确定后面该执行哪个分支上的指令。
反相关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i在j的前面,如果指令j所写的名与指令i所读的名相同,则称指令i和j发生了反相关。
输出相关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i在j的前面,如果指令j和指令i所写的名相同,则称指令i和j发生了输出相关。
换名技术名词解释:
名相关的两条指令之间并没有数据的传送,只是使用了相同的名。可以把其中一条指令所使用的名换成别的,以此来消除名相关。
结构冲突名词解释:
因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而发生的冲突。
数据冲突名词解释:
当指令在流水线中重叠执行时,因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而发生的冲突。
控制冲突名词解释:
流水线遇到分支指令或其它会改变PC值的指令所引起的冲突。
定向名词解释:
用来解决写后读冲突的。在发生写后读相关的情况下,在计算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后面等待使用该结果的指令并不见得是马上就要用该结果。如果能够将该计算结果从其产生的地方直接送到其它指令需要它的地方,那么就可以避免停顿。
写后读冲突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且i在j之前进入流水线,指令j用到指令i的计算结果,而且在i将结果写入寄存器之前就去读该寄存器,因而得到的是旧值。
  
读后写冲突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且i在j之前进入流水线,指令j的目的寄存器和指令i的源操作数寄存器相同,而且j在i读取该寄存器之前就先对它进行了写操作,导致i读到的值是错误的。
写后写冲突名词解释:
考虑两条指令i和j,且i在j之前进入流水线,,指令j和指令i的结果单元(寄存器或存储器单元)相同,而且j在i写入之前就先对该单元进行了写入操作,从而导致写入顺序错误。这时在结果单元中留下的是i写入的值,而不是j写入的。
链接技术名词解释:
具有先写后读相关的两条指令,在不出现功能部件冲突和Vi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把功能部件链接起来进行流水处理,以达到加快执行的目的。
分段开采名词解释:
当向量的长度大于向量寄存器的长度时,必须把长向量分成长度固定的段,然后循环分段处理,每一次循环只处理一个向量段。
半性能向量长度名词解释:
向量处理机的性能为其最大性能的一半时所需的向量长度。
向量长度临界值名词解释:
向量流水方式的处理速度优于标量串行方式的处理速度时所需的向量长度的最小值。
  
第4章 指令级并行
指令级并行名词解释:
简称ILP。是指指令之间存在的一种并行性,利用它,计算机可以并行执行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指令。
指令调度名词解释:
通过在编译时让编译器重新组织指令顺序或通过硬件在执行时调整指令顺序来消除冲突。
指令的动态调度名词解释:
是指在保持数据流和异常行为的情况下,通过硬件对指令执行顺序进行重新安排,以提高流水线的利用率且减少停顿现象。是由硬件在程序实际运行时实施的。
指令的静态调度名词解释:
是指依靠编译器对代码进行静态调度,以减少相关和冲突。它不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而是在编译期间进行代码调度和优化的。
保留站名词解释:
在采用Tomasulo算法的MIPS处理器浮点部件中,在运算部件的入口设置的用来保存一条已经流出并等待到本功能部件执行的指令(相关信息)。
CDB名词解释:
公共数据总线。
动态分支预测技术名词解释:
是用硬件动态地进行分支处理的方法。在程序运行时,根据分支指令过去的表现来预测其将来的行为。如果分支行为发生了变化,预测结果也跟着改变。
BHT名词解释:
分支历史表。用来记录相关分支指令最近一次或几次的执行情况是成功还是失败,并据此进行预测。
分支目标缓冲名词解释:
是一种动态分支预测技术。将执行过的成功分支指令的地址以及预测的分支目标地址记录在一张硬件表中。在每次取指令的同时,用该指令的地址与表中所有项目的相应字段进行比较,以便尽早知道分支是否成功,尽早知道分支目标地址,达到减少分支开销的目的。
前瞻执行名词解释:
解决控制相关的方法,它对分支指令的结果进行猜测,然后按这个猜测结果继续取指、流出和执行后续的指令。只是指令执行的结果不是写回到寄存器或存储器,而是放到一个称为ROB的缓冲器中。等到相应的指令得到“确认”(即确实是应该执行的)后,才将结果写入寄存器或存储器。
ROB名词解释:
ReOrder Buffer。前瞻执行缓冲器。
超标量名词解释:
一种多指令流出技术。它在每个时钟周期流出的指令条数不固定,依代码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个上限。
超流水名词解释: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分时流出多条指令。
超长指令字名词解释:
一种多指令流出技术。VLIW处理机在每个时钟周期流出的指令条数是固定的,这些指令构成一条长指令或者一个指令包,在这个指令包中,指令之间的并行性是通过指令显式地表示出来的。
循环展开名词解释:
是一种增加指令间并行性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将循环展开若干遍后,通过重命名和指令调度来开发更多的并行性。
  
5 存储层次
多级存储层次名词解释:
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的存储器,处在离CPU不同距离的层次上,各存储器之间一般满足包容关系,即任何一层存储器中的内容都是其下一层(离CPU更远的一层)存储器中内容的子集。目标是达到离CPU最近的存储器的速度,最远的存储器的容量。
全相联映象名词解释:
主存中的任一块可以被放置到Cache中任意一个地方。
直接映象名词解释:
主存中的每一块只能被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个地方。
组相联映象名词解释:
主存中的每一块可以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组中任何一个地方(Cache分成若干组,每组由若干块构成)。
替换算法名词解释:
由于主存中的块比Cache中的块多,所以当要从主存中调一个块到Cache中时,会出现该块所映象到的一组(或一个)Cache块已全部被占用的情况。这时,需要被迫腾出其中的某一块,以接纳新调入的块。
LRU名词解释:
选择最近最少被访问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实际实现都是选择最久没有被访问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
写直达法名词解释:
在执行写操作时,不仅把信息写入Cache中相应的块,而且也写入下一级存储器中相应的块。
写回法名词解释:
只把信息写入Cache中相应块,该块只有被替换时,才被写回主存。
按写分配法名词解释:
写失效时,先把所写单元所在的块调入Cache,然后再进行写入。
不按写分配法名词解释:
写失效时,直接写入下一级存储器中,而不把相应的块调入Cache。
命中时间名词解释:
访问Cache命中时所用的时间。
失效率名词解释:
CPU访存时,在一级存储器中找不到所需信息的概率。
失效开销名词解释:
CPU向二级存储器发出访问请求到把这个数据调入一级存储器所需的时间。
强制性失效名词解释:
当第一次访问一个块时,该块不在Cache中,需要从下一级存储器中调入Cache,这就是强制性失效。
容量失效名词解释:
如果程序在执行时,所需要的块不能全部调入Cache中,则当某些块被替换后又重新被访问,就会产生失效,这种失效就称作容量失效。
冲突失效名词解释:
在组相联或直接映象Cache中,若太多的块映象到同一组(块)中,则会出现该组中某个块被别的块替换(即使别的组或块有空闲位置),然后又被重新访问的情况。
2名词解释:
1Cache经验规则名词解释:
大小为N的直接映象Cache的失效率约等于大小为N /2的两路组相联Cache的实效率。
相联度名词解释:
在组相联中,每组Cache中的块数。
Victim Cache名词解释:
位于Cache和存储器之间的又一级Cache,容量小,采用全相联策略。用于存放由于失效而被丢弃(替换)的那些块。每当失效发生时,在访问下一级存储器之前,先检查Victim Cache中是否含有所需块。
故障性预取名词解释:
在预取时,若出现虚地址故障或违反保护权限,就会发生异常。
非故障性预取名词解释:
在预取时,若出现虚地址故障或违反保护权限,不发生异常。
非阻塞Cache名词解释:
Cache在等待预取数据返回时,还能继续提供指令和数据。
尽早重启动名词解释:
在请求字没有到达时,CPU处于等待状态。一旦请求字到达,就立即发送给CPU,让等待的CPU尽早重启动,继续执行。
请求字优先名词解释:
调块时,首先向存储器请求CPU所要的请求字。请求字一旦到达,就立即送往CPU,让CPU继续执行,同时从存储器调入该块的其余部分。
虚拟Cache名词解释:
地址使用虚地址的Cache。
多体交叉存储器名词解释:
具有多个存储体,各体之间按字交叉的存储技术。
存储体冲突名词解释:
多个请求要访问同一个体。
TLB名词解释:
一个专用高速存储器,用于存放近期经常使用的页表项,其内容是页表部分内容的一个副本。
 
6章输入输出系统
响应时间名词解释:
从用户键入命令开始,到得到结果所花的时间。
可靠性名词解释:
指系统从某个初始参考点开始一直连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它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
可用性名词解释:
指系统正常工作的时间在连续两次正常服务间隔时间中所占的比率。
可信性名词解释:
指服务的质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认为服务是可靠的。
RAID名词解释: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或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分离事务总线名词解释:
将总线事务分成请求和应答两部分。在请求和应答之间的空闲时间内,总线可以供给其它的I/O使用。采用这种技术的总线称为分离事务总线。
通道名词解释:
专门负责整个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工作的专用处理机,能执行有限的一组输入输出指令。
通道流量名词解释:
指一个通道在数据传送期间,单位时间内能够传送的数据量。
虚拟DMA名词解释:
它允许DMA设备直接使用虚拟地址,并在DMA传送的过程中由硬件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异步I/O名词解释:
允许进程在发出I/O请求后继续执行,直到该进程真正访问这些数据而它们又尚未就绪时,才被挂起。
 
7 互连网络
线路交换名词解释:
在线路交换中,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的物理通路在整个数据传送期间一直保持连接。
分组交换名词解释:
把信息分割成许多组(又称为包),将它们分别送入互连网络。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送,到目的结点后再拼合出原来的数据,结点之间不存在固定连接的物理通路。
静态互连网络名词解释:
各结点之间有固定的连接通路、且在运行中不能改变的网络。
动态互连网络名词解释:
由交换开关构成、可按运行程序的要求动态地改变连接状态的网络。
互连网络名词解释:
一种由开关元件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式构成的网络,用来实现计算机系统中结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在拓扑上,互连网络是输入结点到输出结点之间的一组互连或映象。
互连函数名词解释:
用变量x表示输入,用函数f(x)表示输出。则f(x)表示名词解释:
在互连函数f的作用下,输入端x连接到输出端f(x)。它反映了网络输入端数组和输出端数组之间对应的置换关系或排列关系,所以互连函数有时也称为置换函数或排列函数。
网络直径名词解释:
指互连网络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
结点度名词解释:
指互连网络中结点所连接的边数(通道数)。
等分带宽名词解释:
把由N个结点构成的网络切成结点数相同(N/2)的两半,在各种切法中,沿切口边数的最小值。
对称网络名词解释:
从任意结点来看,网络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联系我们
微信号:zqc4950【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