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名词解释如下】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名词解释: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经申请复议,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两种情形。 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3个月的期限,给予行政相对人比较充裕的时间,有利于保护其诉讼权利。同时使直接起诉与经过申请复议后起诉的期限大体保持一致。不服复议决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不可抗力是指当事人遇到了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他特殊情况是指当事人由于受到人为欺骗、恐吓、威胁等原因形成表达真实意思的障碍。 这两种情况不能在诉讼期限内提起诉讼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诉讼期限。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的,丧失起诉的权利,不能再提起诉讼。如对具体行政行为不起诉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相关阅读:
习题答案新视野大学英语2读写教程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2
考研词汇5500电子版
考研英语二小作文万能模板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
材料力学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试题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