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_尼科尔森高等微观经济学第九版视频
形式的博弈规范形式的博弈,又称标准式博弈,在规范形式的博弈中,所有参与者同时选择各自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规范形式的博弈一般用支付矩阵的形式来描述。规范形式的博弈非常容易刻画静态博弈,因为此时非常容易确定博弈各方的策略。规范形式的博弈也可以刻画一些动态博弈。在静态博弈中,由于参与人是一次性行动,可以不考察该计划在各种情况下对行动的规定,只要指出参与人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就可以了;而对于动态博弈来说,由于各个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这样某参与人的策略就需要规定该参与人在各种情况下的行动。通过找出参与人在动态博弈中的所有策略,就可以通过规范形式的博弈来刻画一个动态博弈。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模型,便于进行分析。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
为了便于经济分析,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们的偏好关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完全性(completeness):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消费组合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消费选择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传递性(transitivity):偏好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消费组合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A。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连续性(continuity):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A优于B,那么接近A的消费组合也一定优于接近B的消费组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计量单位_微观经济学尼科尔森第十一版目录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