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φ粒子名词解释如下】
丁/φ粒子名词解释: 指1974年美国布洛海文实验室丁肇中实验组发现的质量为3095MEV,寿命为10-20秒的重粒子。 它比质子大两倍,自旋为J=1,称丁粒子,同时(晚几个月)斯坦福加速器实验室的里希特在正负电子对撞机上也发现了质量在3100MEV左右的重粒子称φ粒子。丁肇中小组用高能质子碰撞铍核,并分析产生的正负电子对e e的质量,发现大多数电子对能量集中在3100MEV附近。后来把丁和φ粒子统称为丁/φ。 丁/φ粒子的发现,对研究基本粒子有重大影响,在强子三味夸克结构的基础上,扩展为四味夸克结构。由于丁/φ粒子有尖锐的共据峰,质量很大,寿命比通常情况下大3-4个数量级。它不是由前面的三味夸克的任何一种构成,于是提出第四味夸克,称粲夸克(C),粲夸克及反粒子是组成丁/φ粒子的夸克,C称粲数。

相关阅读:
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山西招考网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答案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
厦门大学法学院地址
信用社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试题
化工原理第二版答案
兰州商学院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