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名词解释:通常来讲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广义上说,《辞海》将其解释为“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英文译为“communication”。(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深入发展以及物质传输的专业化进程,人们已不再将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传输以及供水、输电等物质位移列入交通的范畴。)狭义上说,专业角度的交通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公共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同国外的“traffic”相一致。
运输名词解释:则是指人和货物的运载与输送,是将人及物品从一处运送到另一处以及完成此种运送的各种手段,运输包括公共的网络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等四个基本要素。人和物的位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交通大词典》在解释运输的概念是提到名词解释:“运输,又称交通运输”,这一提法代表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为业内人士所广泛接受,在翻译运输和交通运输时通常都采用“transportation”,英文中已经没有了运输和交通运输之区别。
背景名词解释:交通运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运输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运输工具不断改进,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生产组织方式不断转型,而且不断产生新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地位变迁。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也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概念的提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19世纪以前,交通运输依靠的是自然力为主的水上船舶运输和陆上的人力、畜力运输。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超过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能力所及是,自然而然就会要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结合来完成运输工作,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实现个运输方式的协调运作。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相继诞生以及其特有的技术特性,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交通运输进入了综合发展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由此诞生。然而,随着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不同学者、不同国家对于其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综合运输交通体系概念名词解释:
国外综合运输交通体系概念历程名词解释:(readonline5)
美国最早提出综合运输的相关概念是在《1940年的运输条例》中,使用的是运输系统这一名称名词解释:规定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公平待遇,承认和保护各种运输方式的内在优势,保持水路、公路和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和健康发展,并最终形成统一的国家运输体系,其关键点是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发挥各自的优势,施行较为严格的管制。
美国运输学研究专家G.穆勒在其1995年所著的《综合货物运输》中提到名词解释:综合运输系统是一种客货运输体系,当用于货物运输时,是货物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上进行的无缝和连续的门到门运输。
日本是在1955年制定经济计划时开始使用综合交通体系一词的。1994年在由综合运输委员会发表的一份关于综合运输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就是为使当前的运输体系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而对各种运输方式所作的分工。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计划的手段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最有利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协作。同时开展联合运输,力求以最少的投资、费用和最快的速度完成货物和旅客运输。
英国运输理论家W •威廉斯等学者(20世纪60年代)认为综合运输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工具在最优利用的基础上相互结合实现旅客或货物的直达运输。
欧洲运输部长会议(1993年)在综合运输术语规定中对货物综合运输过程给出了定义名词解释:货物在同一个载货单元或运输工具中移动。载货单元或运输工具连续使用几种运输方式,在变更运输方式时其本身不进行货物装卸。
国外对综合运输内涵的理解一般倾向于以下方面名词解释:强调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内在优势,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合作;强调运输过程的无缝性、连续性和直达性,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
国内名词解释:
1993年《综合运输概论》的作者高家驹认为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的运输体系而言的,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结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沈志云院士等在《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中所提出名词解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004年王庆云名词解释:现代的综合交通体系的理论思想可概括为名词解释:为满足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客货用户的要求,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现代运输方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研究、系统规划和系统建设,形成整体的系统能力,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为人类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客货运输用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优质服务的综合系统,最终实现便利产品流通,增加生产者的经济价值。
2009年罗仁坚名词解释: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技术经济特征和社会对资源消耗、建造成本、运行成本的可承担能力,在框架结构优化、运输系统一体化、全面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指引下,由多种运输方式按照功能结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争、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网络化布局发展,共同构建形成的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体化紧密衔接、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国内诸多专家对于综合运输体系概念理解的共同之处为名词解释: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其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采用先进技术,统一计划使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运输服务。此类理解一定程度上都是强调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分工协作角度,将综合运输体系看成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体。
百度百科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河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构成名词解释:其一是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其二是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其三是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
2010年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总体思路研究》研究报告指出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共同构建形成的布局完善、分工合理、衔接顺畅、技术先进、服务高效的,能够更好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有机整体。
2011年6月《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名词解释: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名词解释:到2020年,在各种运输方式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在布局优化、相互衔接、一体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适应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本定义名词解释:由基本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与高级运输方式(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输等)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各运输方式相互关联(分工、合作、竞争)、整体运行高效、服务优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称为综合运输体系。
根据定义名词解释:综合运输体系实质是一个综合的运输系统,综合运输体系和传统运输体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名词解释:(1)体系不仅含有各种基本运输方式,还包括多式联运等高级运输方式;(2)高级运输方式的发展强化了各种基本运输方式相互间的联系,各种运输方式通过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种运输方式子系统功能之和。
综合运输体系可以按照构成要素分解为以下五个子系统名词解释:
(1)线路基础设施子系统,指特定的线路系统,是其它四个子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五种运输方式中,有些线路是天然的,如航空线路、水运及海运的航路,有些则是人工修建的专门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管道等。
(2)运输基础设施子系统,指为运输工具在线路上正常运转提供保障条件的系统,主要有场站、枢纽、连接线、监控设施、通讯设施及其它如维修、装卸搬运等相关运输车辅助设施。
(3)运输移动设备子系统,指围绕载运工具运行建立起来的系统,其核心是运输工具。
(4)运输人力资源子系统,包括与运输供给相关的各环节的人员和组织,如道路修建人员和组织、运输服务人员和组织、场站服务人员等。
(5)运输软件子系统,包括运输组织、管理和技术等。
综合运输体系具有以下特征名词解释:
第一,运输方式的多样化。所谓综合运输,必然至少要包括两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因此,综合运输体系应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现代化运输方式。当前,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主要运输方式,每种运输方式均可进行货运及客运。
第二,各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竞争协作。由于不同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及劣势,因而适合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运输需求。为了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运输资源的最佳配置。
第三,综合运输体系应包括相关的运输硬、软件设施。综合运输体系不仅包括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铁路、公路、航线、航道、管道等运输通道,机场、火车站、港口等运输场站,电线、光缆、卫星等控制及通信设备等硬件设施;应包括由信息系统、运输代理、承运公司、物流中心等运输组织及管理系统所构成的软件设施。
第四,运输环节的顺畅衔接。综合运输体系应在现有的技术及组织水平下,实现各运输环节的最有效整合。各运输环节的整合,不仅包括同一运输方式内各环节的连接,而且包括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环节之间的连贯。而为了实现这种有效衔接,一方面要实现运输网络在物理上的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实现运输服务、技术标准、运输信息、运输票据等方面的一体化。
第五,综合运输体系的开放性。事实上,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随着运输动力系统的变革,综合运输体系就已开始形成。迄今为止,综合运输体系己具有了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综合运输体系仅仅局限于这五种运输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有运输方式仍会不断进步,新的运输方式仍然可能诞生,因此,综合运输体系具有开放性。
(二)已有综合运输体系界定的不足之处
总体来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两点局限名词解释:
第一,对综合运输产生的时间认识不清。事实上,早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前,就已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如马、马车等陆路运输,及帆船、木筏等水上运输。而多种运输方式的结合使用也已存在,只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造成运输方式有限。运输方式的结合简单易行,因而不需考虑如何实现运输过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而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之后,随着经济增长能力迅速膨胀,运输需求不断提高。火车、汽船等现代化运输手段出现,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此时,己经存在如何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使得运输效益最大化的需求,五种运输方式均产生之后,由于这种需求更强烈,而使之受到政府及学者的关注。因而,综合运输体系应是产生于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而不是五种运输方式均问世之后。
第二,忽视了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的微观基础。国内外对综合运输体系的研究一般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综合运输体系在协调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各运输方式的优势,整合各种运输方式,使整个运输过程更合理!更有效率方面的功效。而这种研究忽视了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等的微观基础,即运输需求方的利益最大化行为。由于厂商最求利润最大化,对于特定运输过程,会理性地要求选择适当的运输线路及运输方式的组合,并力争实现这些运输环节的顺利衔接,综合运输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在需求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运输体系的供给者为满足需求方的要求而试图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运输体系,这就造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
小结名词解释:由于国情不同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着不一样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应当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运输装备和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各种运输方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高效运行和衔接,为客、货运输提供全过程的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和优质服务。这种体系具有网络化、集约化、信息化、人性化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