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1-07-12 共119人浏览过

找课后习题答案,就上大学教材课后答案网


查看完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试题-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答案


总论篇

第一章 口语传播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口语传播 ★★

1概念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此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有依靠音讯传播、协调行动,来争取在大自然的生存和延续。这一时期,人类通过口头传播为主,借助标记、图式、声光等作为辅助的传播手段,用原始、简单的方式来传播音讯。

 

2传播方式(见表1-1)

表1-1 传播方式

 

考点二、口语传播的内容——音讯 ★★

1概念

音讯是一种或一组符号,由发出者作为来源,接受者进行理解。音讯是一个笼统的传播名词,包括的范围涵盖了新闻与非新闻,所指的事物不一定具有新闻的要素。音讯可转化为新闻。

 

2音讯原始化的表现

(1)形态简单具有无序性和部落化。有数量少、分散、片面、静止,在方式上不断简单地重复的特点。

(2)传播动机单纯。主要为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如觅食、防卫及满足好奇心。

(3)传播的需求是自发的,特点为没有意识对抗,思想控制。传播活动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和受众。

 

【考点拓展】口语传播的特点

口语传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述上具有自由性

口语传播主要是用口语述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一般情况下无需借助其他媒介,因此在表述上具有自由性。

(2)传播效率低

受空间限制大,口语只能够在短距离内进行传播;

受时间限制大,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保存和积累;

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信息传播。

(3)传播质量低

口语传播时未生成成熟的文字。在口语表达中可能会造成信息混淆或失真、意思不明等情况。标志、声光、图式等辅助条件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总体而言传播质量低。

(4)传播意识低

在口语传播时代,传播动机单纯、原始,主要为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如觅食、防卫及满足好奇心。这一阶段是人类传播的最低级阶段,人类在传播过程当中没有思想活动,传播意识低。

 

【考情分析—经典简答】简述语言产生的意义。

答:(1)语言的产生

语言,以声音或符号为载体、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为组成介质,作用是表达和传递信息。是因为生物同类的沟通需要所以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

语言产生前,人类通常使用如呼唤,手势、体态等身体语言来进行信息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开始使用口语述说来进行传达,人类进入口语传播时代。

(2)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通过单词、数字等代号,加上语言和逻辑规则来交流,优化交流方式,促进协作与劳动。

加强了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等思维能力,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的生存经验得以相传。

加快了信息的传输和接收速度,减少交流时编码、解码的时间。

 

【延伸训练】Communication的意义的变迁。[南京大学2020年研]

答题思路:作答本题时,可先了解“Communication”一词的原始含义及各个阶段的意义更迭。在希腊文中,“Communication”源于两个词根——cum和munus,前者指与别人建立一种关系,后者意味着产品、作品、功能、服务、利益等。按照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解释,“Communication”的词源是拉丁文communis,意指“普遍”。因此“Communication”是指“普及于大众”“传授”的动作。在20世纪初,美国尚处于萌芽时期的传播研究便已经进入中国,在当时,“Communication”被译作“交通”。70世纪,“Communication”曾被翻译成“(思想)交通”(郑北渭译)、“通讯”(张隆栋译)。1978年后,“Communication”开始译为“传播”和“传播学”。


查看完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试题-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答案


  相关资料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