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2-08 共34人浏览过

【电气安全工程

第一章 
电力系统名词解释:完成电能生产、输送、分配、消费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实现这个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就称为电力系统。电力系统的组成名词解释: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电力系统负荷分为名词解释: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感知电流名词解释:指在一定概率下,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约1mA。
摆脱电流名词解释: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约10mA。
室颤电流名词解释:是指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致命电流约30—50mA,持续1s,工频交流电50 Hz。。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名词解释:防止危险的带电部分不被有意或无意的触及。两个原则a.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基本措施名词解释:绝缘、屏护、间距。
第三章 
IT系统名词解释: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采用接地保护的系统。
IT系统保护原理名词解释:在不接地配电网中,当一相碰壳时,接地电流 IE 通过人体和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构成回路。如果设备外壳不接地,根据等值电路,不难求得人体承受的电压和流过人体的电流分别为                                 上述做法,即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的做法就称为保护接地。在不接地配电网中,仅当其对地绝缘阻抗较高,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才有可能通过保护接地把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TT 系统:指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的保护系统。
TT系统安全原理名词解释:在接地配电网中,当一相碰壳时,接地电流 IE 通过人体和配电网中性点阻抗构成回路。在接地的配电网中,如果电气设备没有采取任何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则漏电时触及该设备的人所承受的接触电压可能接近相电压,其危险性大于不接地的配电网中单相电击的危险性。如果采取保护接地,一相漏电,则故障电流主要经接地电阻RE 和工作接地电阻 RN 构成回路。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和零线对地电压分别为名词解释:        由于RE和RN同在一个数量级。二者都可能远远超过安全电压,人触及漏电设备或触及零线都可能受到致命的电击。另一方面,由于故障电流主要经RE和RN构成回路,如不计及带电体与外壳之间的过渡电阻,其大小为                   由于RE和RN都是欧姆级的电阻,因此,IE 不可能太大。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起作用,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使故障长时间延续下去。 
TN系统名词解释:就是配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接零的保护接零系统。
TN系统原理名词解释:由于相零回路阻抗很小,当设备金属外壳漏电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 I能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
等电位联结名词解释: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联结 ( 包括 IT 系统和 TT 系统中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之间的联结 )。作用名词解释:通过等电位联结可以实现等电位环境。等电位环境内可能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应限制在安全范围内。 
接地电阻名词解释:就是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它包括接地线和接地体本身的电阻、接地体与大地的电阻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两接地体之间大地的电阻或接地体到无限大远处的大地电阻。
流散电阻名词解释:为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与土壤电阻之和,在量值上等于接地体对地电压与经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入地电流之比值。它与接地电阻的差别在于接地电阻包括了接地线电阻。
第四章  
双重绝缘名词解释: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加强绝缘名词解释:是基本绝缘经改进后,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附能力的单一绝缘,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
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Ⅱ类设备应在明显位置标上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的“回”形标志。
安全特低电压名词解释:指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对人不会有危险的存在于两个可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间的最高电压。一般是50伏以下。采用特低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电气隔离名词解释:是将电源与用电回路做电气上的隔离,即将用电的分支电路与整个电气系统隔离,使之成为一个在电气上被隔离的独立的不接地的安全系统,以防止发生间接接触触电。
漏电保护名词解释:是利用漏电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漏电保护装置的原理名词解释:电气设备漏电时,将呈现出异常的电流和电压信号。漏电保护装置通过检测此异常电流或异常电压信号, 经信号处理,促使执行机构动作,藉助开关设备迅速切断电源。图中TA为零序电流互感器,QF为主开关,TL为主开关QF的分励脱扣器线圈。在被保护电流工作正常、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通过TA一次侧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这使得TA铁心中磁通的相量和也为零。TA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漏电保护装置不动作,系统保持正常供电。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通过TA一次侧各相负荷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即产生了剩余电流。这就导致了TA铁心中磁通的相量和也不再为零,即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次交变磁通作用下,TA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当达到预定值时,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通电,驱动主开关QF自动跳闸,迅速切断被保护电路的供电电源,从而实现保护。
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要求名词解释:1需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场所要求。2有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不得拆除或放弃原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只能作为电气安全防护系统中的附加保护措施。3漏电保护装置标有电源侧和负载侧,安装时必须加以区别,按照规定接线,不得接反。 如果接反,会导致电子式漏电保护装置的脱扣线圈无法随电源切断而断电,以致长时间通电而烧毁。4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和保护线。使用三极四线式和四极四线式漏电保护装置时,中性线应接入漏电保护装置。经过漏电保护装置的中性线不得作5为保护线、不得重复接地或连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6保护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装置。7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应操作试验按钮试验3次,带负载分合3次,确认动作正常后,才能投入使用。8安装漏电保护前,应检查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泄露电流值和绝缘电阻值。所选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电气线路和设备正常泄露电流最大值的2倍。当电气线路或设备的泄露电流大于允许值时,必须更换绝缘良好的电气线路或设备。
第六章 
工作环境或生产厂房可按多种方式分类。按照电击的危险程度,用电环境分为三类:无较大危险的环境、有较大危险的环境和特别危险的环境。
电气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名词解释:外壳防护等级由IP代码来标示,第一种防护是对固体异物进入内部的防护以及对人体触及内部带电部分或运动部分的防护;第二种防护是对水进入内部的防护。
单相电气设备防触电分类,按照防止触电的保护方式,单相电气设备分为以下五类 :(1)0级电器。(2)0Ⅰ级电器(3)I级电器(4)Ⅱ级电器,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防护措施(5)Ⅲ级电器,这种电器依靠特低安全电压供电来防止触电。
第七章 
爆炸性气体分类名词解释:Ⅰ类,ⅡA类,ⅡB类,ⅡC类。分组名词解释:T1,T2,T3,T4,T5,T6。
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标有“EX”标志,隔爆型设备用字母d标志,增安型设备用e标志,本质安全型用ia和ib标志。
第八章
雷电放电过程名词解释:1.先导阶段2.主放电和迎面流注阶段3. 余辉阶段
雷暴日名词解释:指某地区一年中有雷电放电的天数,一天中只要听到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
雷电流幅值名词解释:指主放电时冲击电流的最大值。雷电流幅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
避雷针名词解释:是一种用于牵制闪电的电击到地面的设备,它是一种能截引闪电,将闪电的电流导入地下装置,并能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保护地面建筑物或电力设备,使受电击物备免受雷电破坏的金属物装置。
避雷器名词解释: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
接闪器名词解释:是用来接受直接雷击的金属物体,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接闪器。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有两种计算方法名词解释:对于建筑物按滚球法计算;对于电力装置按折线法计算。折线法是将避雷针或避雷线保护范围的轮廓线看作是折线,折点在避雷针或避雷线高度的1/2处。对于高度为30m以上的避雷针,上部折线与垂线的夹角不超过45º,下部折线与地面交点至垂足的距离不超过针高的1.5倍;对于高度为30m以上的避雷线,上部折线与垂线的夹角一般不超过25º,下部折线与地面交点至垂足的距离不超过避雷线高度。
静电名词解释:指的是一种附在物体表面,能对周围的其它物体产生影响的电流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产生于当原子获得或者丢失电子时。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名词解释:
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窑遗址保护区,是以收藏、研究与展示湖田窑历代陶瓷文物为主的专题性景德镇民窑历史博物馆。该馆在上世纪80年代始建的湖田窑陈列馆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修,调整补充藏品,完善景点布局后,改为现在的馆名并对外开放。在湖田窑遗址约40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代至明朝制瓷历史的丰富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700多年间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变革。该馆不仅收藏陈列了湖田窑各个历史阶段生产的各类典型标准器物和历次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及标本,还保护了宋、元、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制瓷场景。在该馆目前确定的12处26万平方米的保护区范围内,较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它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使湖田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海内外。近年来,该馆开辟了《薪火千年——景德镇民窑陶瓷历史陈列》、《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陈列》、《明代葫芦窑、马蹄窑遗址展》等陈列展示活动,以供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