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中文_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第九版视频全集
占优策略均衡:囚徒困境模型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博弈方的效用(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的函数,因而每个博弈方的最优策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博弈方的策略选择。但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博弈方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博弈方的策略选择。也就是说,不论其他博弈方选择什么样的策略,他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策略被称为“占优策略"。
在博弈中,如果所有的博弈方都有占优策略存在,从而博弈将在所有博弈方的占优策略的基础上达到均衡,则这种均衡称为“占优策略均衡"。囚徒困境模型是占优策略均衡的一个典型例子。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模型,便于进行分析。
偏好是指消费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组合进行的排列。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
为了便于经济分析,经济学家通常假定人们的偏好关系满足以下三个基本假设:
(1)完全性(completeness):偏好是完备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中进行比较和排序。例如,对于任何两个消费组合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其中,无差异是指消费者从两个消费选择中获得相同的满足程度。
(2)传递性(transitivity):偏好是可以传递的,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消费组合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更偏好A。这一假定保证了消费者的种种偏好是一致的,因而也是理性的。
(3)连续性(continuity):如果消费者认为消费组合A优于B,那么接近A的消费组合也一定优于接近B的消费组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学中文版pdf_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攻略
查看完整版: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及网课视频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