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1-11-25 共38人浏览过
上大学之后,还在为找不到课后习题答案而发愁吗?在这里有你想找的答案!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必背知识点


马原概论课后习题详解pdf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3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请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答:(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含义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②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③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尺度体现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考研需要大量的做题,熟练各个考点,可以借助大学教材课后答案网。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课后答案及历年真题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意识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宁波大学2017年研]答︰该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1 )第一阶段是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生命物质反映形式的前提和基础。地球上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生命,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对外部刺激做出的“应答”。如植物的枝叶总是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变形虫碰上食物就包围并吞食它,等等。


马原概论2021新版答案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pdf版

如何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 1)马克思认为,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只能做到“按劳分配”,要受到剥削阶级的奴役和压迫,劳动者不是生产资料的主人,他们受着生产资料的支配,他们的劳动是为了获得基本的消费资料,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是被迫的和不自觉的。只有真正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按需分配”,到那时,他们生存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自身,人的发展成了目的,劳动和其他一切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主体自身的内在需要。
( 2)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仅表现为谋生的手段。随着阶级的消灭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依附于私有制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必然消亡。劳动者不但从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而且也必然从旧的思想意识中解放出来,使劳动目的和劳动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消灭了旧式的社会分工,劳动不再是一种奴役人和压迫人的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不再是强迫的而是自觉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劳动。这种劳动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规,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查看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考试重点及真题解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点击左侧分类,或搜索查找您要的产品)
  • 显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