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七章课后答案_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七7版课后题答案
经济学答︰经济学是指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查看完整版: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及考研真题下载
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在经济研究中,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比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以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
微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课后答案_微观经济学曼昆课后练习题答案
查看完整版: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及考研真题下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