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鲁迅名词解释如下】
[佛教]鲁迅名词解释:
【生卒】:1881—1936 【介绍】: 近代文学家,思想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青年时入南京水师学堂、路矿学堂学习。1902年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爱好拜伦、海涅、普希金等诗作,因而弃医从文,借以振奋民心。 回国后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后定居上海,从事写作。 为“五四”新文艺运动的伟大旗手。所着散文、杂文、小说、诗歌及翻译甚富,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呐喊,不遗余力。 又对古印度佛经寓言故事有所研究,认为其不惟宣扬佛理,还含有许多真理,是“大林深泉”,蓄孕着人民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并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魏晋以来佛经故事对中国文学起到直接的影响,科学地论述了这一历史发展现象;捐资刊刻《百喻经》以为实际倡导。着述收入《鲁迅全集》。

相关阅读:
课后答案网电路分析第五版答案
大学电路第五版答案
中国地大江城学院
bjxy
湘潭大学体育网
材料力学刘鸿文
鲁迅美术学院2012
华东交大基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