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2-20 共39人浏览过

【中小学生道德动机的发展名词解释如下】

中小学生道德动机的发展名词解释: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或动力。

道德动机的发展受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力的制约,也与人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独立性和自觉主动的道德动机。但小学生的道德动机还是低水平的,其特点为:(1)由服从向独立发展。尽管小学高年级自觉的道德动机占主导地位,但还离不开对成人指令的服从。

(2)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如小学生的纪律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学校制度和及时的检查联系起来。

(3)逐步产生道德动机斗争,但激烈的冲突少。中学生的道德动机已与他们的世界观相联系,产生较自觉主动的道德动机。

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1)主动性道德动机逐步明确。初中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不了解社会,往往好高鹜远,急于求成,一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主动的主导性动机不太明确。(2)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比较突出。

进行某项活动时很容易被别的诱因驱使,带有一定程度的偶发性。在道德动机实现时遇到困难,不是做意志努力而是改变动机。

到高中动机的稳定性逐步增加,可变性减少。

(3)道德动机开始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

少年期开始,讲究“实惠”的动机越来越明显,而且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微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吉林师范大学职教部
二级建造师试题下载
河北大学公费研究生
新视野大学英语2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英语2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