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名词解释如下】
从背面观,头颈、脊柱、两足跟在一条垂直线上,两肩峰、两髂嵴上缘高度一致;从侧面观,头顶、耳屏前、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尖上各点在同一直线上;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
胸廓呈扁平状,前后径较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增大,约为2:1。见于瘦弱体型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肋骨上提,肋间隙加宽,胸廓上方宽度与下方宽度相近,呈圆桶状。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为1。见于正常婴幼儿或肺气肿患者。
胸廓前后径大,前后径与横径之比小于1,胸骨明显向前方突出似鸡胸脯。常见于佝偻病患者。
胸骨下端内陷,胸骨剑突联合处下陷最深,使胸廓外形似漏斗。常见于佝偻病患者。
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即两膝均为内翻膝),且相距超过1.5cm以上。
在标准直立姿势下,两膝并拢时两足跟不能靠拢(急两膝均谓外翻膝),且相距超过1.5cm以上。
机体中非脂肪成分的重量,包括内脏器官、骨骼、肌肉、体液等的重量。
有两种以上的负荷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组成的负荷试验。
以一定的频率,上下一定高度的台阶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根据登台阶结束后恢复期脉搏的变化评定心脏功能,称为台阶试验。
指运动中心率达到170次/分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身体所做的功。根据功率大小来评定身体机能能力。
对于不习惯经期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可用内分泌制剂提前或错后月经,人为的形成卵巢—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运动员不受月经期身体不适的影响而参加比赛,即为“人工月经周期”。
是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间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的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疲劳伴有健康损害。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体力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潜力而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也是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形式。
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成为贫血;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因素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
肉眼见到尿液中有血或者显微镜下见到尿中有血细胞,称为血尿。单纯由于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后一过性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而显示出的一种现象。
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焊线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
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在训练、比赛、锻炼过程中,主动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并把观察的结果定期记录在训练日记或专门的表格中的一种医务监督方法。
运动员运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者以非正常量或者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其竞赛能力即使用兴奋剂。
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 切伤及撕裂伤等。
伤处皮肤或粘膜无破损,没有伤口和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及关节韧带损伤等。
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强烈侵袭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主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综合征。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
又叫脱臼,是指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
肌肉主动强烈收缩遇阻或被动过度拉长所造成的肌纤维起捩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称为肌肉拉伤。
是指身体某部遭受钝性暴力的直接作用而导致的闭合性损伤。
是指肩部腱袖、韧带及滑囊等的创伤性炎症。
是一种轻度原发性脑组织弥散性损伤,是头部受外力作用后,大脑发生一过性的意识和功能障碍,而无显著的脑解剖性和结构性组织损害。
主动或被动使上臂外展上举时,60°以内不痛,60°~120°的弧度内出现疼痛,超过120°则疼痛减轻或消失;若再将上臂沿原路放下,在120°~60°之间疼痛又出现,小于60°时疼痛减轻或消失,称为疼痛弧试验。
发生脑震荡的伤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记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逆行性遗忘。
是指耳廓遭受钝性暴力打击而引起的挫伤,因损伤多见于摔跤运动员而得名。又名菜花耳。

相关阅读:
成都理工影视学院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辽宁医学院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