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1-22 共43人浏览过

【薛定谔佯谬名词解释如下】

薛定谔佯谬名词解释:

亦称“薛定谔猫悖论”。

是1935年薛定谔在“量子力学现状”论文中讨论量子力学几率解释时,提到一个杀猫的理想实验中所包含的矛盾。即“把一只猫和一个可破裂装置封闭在一只钢箱中(防止猫同破裂装置直接接触),在盖革计数器中有小量放射性物质,其量很少,以致在一小时内只有一个原子衰变,也可能不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计数器便做出反应,并通过继电器操纵一个小锤,把盛有氢氰酸的小瓶打碎,毒死小猫,如果经过一小时没有原子发生衰变,就可以说猫还活着,如果有原子衰变,猫就该被毒死。因此整个系统的波函数φ,将是代表活着猫部分波函数和代表死猫那部分波函数相等地混合在一起,或者是模糊不清。

”这个理想实验,后来被爱因斯坦简化为用炸药炸死猫的实验。

但意思都是说,猫处在一个死去和活着两种混合态之中,猫既活着又已死去,或者说,猫既没有活着也没有死去,处于不确定的、中间的两个状态迭加的状态,只有当人打箱子看时才决定猫是死去还是活着。这等于说打开箱子的瞬间发生了波包收缩,从而成为两种状态中的一种。

薛定谔的这个理想实验是对量子力学状态波函数几率解释的悖论,它还涉及到对力学变量测量上的悖论,是当时量子力学解释上的三大悖论之一。实验解释上的关键是猫的死活判定,不是由客观决定,而是由打开箱子的瞬间状态跃变,用以反对量子力学测量上的本征态跃变的解释。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开始设计的猫的死去(设φ1)或活着(设φ2)状态,并不是量子力学的本征态,而迭加态φ=αφ14也并不是一个可观察状态,整个系统也并不是量子力学系统,而是一个宏观机械系统,因此这个悖论,虽然在当时有人做过各种牵强的解释,最后还是以悖论留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中。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考研英语二小作文万能模板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
材料力学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试题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题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答案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后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郑君里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课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