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意识②名词解释如下】
被害意识名词解释:自觉地思考被害可能或被害事件的心理活动。被害意识有两种类型名词解释:一种是没有实际遭受犯罪的侵害而自觉地想到被害的可能性;另一种是在实际遭受犯罪侵害之后不断地回忆被害经过,自觉地思考被害给自己造成的损害。前一种被害意识,既可能存在于曾经遭受过犯罪之害的人的心理活动中,也可能存在于从未遭受到犯罪侵害的人的心理活动中。后一种被害意识,只存在于已经遭受到犯罪侵害的人的心理活动中,因而有时也称为被害后心理。前一种被害意识是自觉地寻求保护措施,积极预防被害发生,特别是在面临被害可能的境况下主动摆脱和消除被害危险、尽力减轻被害程度的心理基础,是被害者学试图唤起人们培养的一种心理。而后一种被害意识则是被害后遗症的一种表现,是被害事件刻在被害人心理上的一种烙印,是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之后将被害经历积淀内化而在心理上显现出的不适状态。如强奸犯罪的被害人在遭受强暴之后出现的对异性的恐惧感和憎恶心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暴力犯罪被害人在遭受暴力之后出现的暴力幻想症和恐怖感;盗窃犯罪被害人在财物被害之后出现的对个人财物的过分保护和戒备心理等,都是在被害之后经常回忆被害事件的痛处、不断加重被害事件在心理上留下的烙印的结果,是被害意识的一种不正常表现。具有后一种被害意识的人,应当通过积极的心理矫正,消除被害恐惧感,养成积极预防的被害意识。

相关阅读:
材料力学刘鸿文鲁迅美术学院2012
华东交大基础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
新编大学英语3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微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