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29次 2024-03-19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点专业简介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食品成分与营养、食品贮藏原理与技术、食品加工原理与工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以及食品新资源开发等的一门学科。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于1986年,1998年获食品科学硕士点授权,2006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近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毕业硕士研究生近100人,在读60余人。


  学科秉承“学科交叉、突出特色、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研产良性互动的重大办学特色。本学科研究特色为:①食品科学 围绕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研究。挖掘了传统腌腊肉品微生物资源;系统研究了黑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品质的关系;建立了植物功能成分绿色高效分离、鉴定和高通量功能评价技术体系;提出了辣度分级理论与技术,制定了辣度国家标准;研究了γ-射线辐照处理对物料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创新了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了猪副产物生物转化工程理论与技术,发明了动物骨骼多肽高密度培养益生菌新技术;②食品营养与安全 从分子、细胞、动物水平揭示了膳食黄酮等植物活性成分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开展了益生菌对肠道及其微生物影响的研究,创新了肠道微生物表面纳米分子自组装技术,揭示了乳酸细菌表层蛋白与肠道黏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微纳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平台,构建了植物激素、农药、生物毒素、食源性病原微生物高灵敏检测和食物中金属元素新型金属膜微阵列芯片检测理论与技术。③粮油工程 围绕谷物、植物油脂和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开发与工程化控制。首创水酶法制油关键技术与装备;建立了大米微生物发酵消减镉污染技术,降镉效果达85%以上;研究了谷物和高水分植物蛋白食品挤压膨化质构重组理论与技术,开发了大型高效食品挤压膨化装备,摆脱了我国高性能挤压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④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开展农产品贮藏理论及加工技术研究,探索了生物拮抗保鲜等新方法,在柑橘、生猪、淡水鱼、辣椒等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学科研究条件良好,拥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蔬菜专业分中心、国家斑点叉尾鮰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中医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肉品工程技术中心、生物质醇类燃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本学科拥有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具有良好合作精神的科研团队。现有校内导师35人,其中教授14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0人),具有留学或半年以上国外访问经历教师的比例为80%。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科技成果丰硕。近5年先后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获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18项;公开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4部。学科已与日本鹿儿岛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麻省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和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开展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已招收留学生10名。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的视角,探讨食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因素以及心理、行为、卫生等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研究保障公共卫生、人体健康相关的食品及环境控制的基础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农业院校的学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侧重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营养与健康、植物功能化学物、食品加工过程的营养与卫生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保护和改善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重点关注大农学科领域中的公共卫生、营养健康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设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妇幼保健与儿少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学与健康促进、卫生检验学等分支学科。与农业院校的食品科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农学、园艺学、畜牧学、动物医学、环境科学以及统计学等相关学科密切相关。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于2006年获得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活跃、学风严谨的研究队伍。学科现有在职导师15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11人,导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从年龄结构上看,学科57.1%的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学术团队,发展后劲强。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1.营养代谢与分子营养学:开展食物代谢组学、营养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探索营养代谢对健康的调控作用。


  2. 营养与健康:主要开展膳食营养调查,动物营养与食品安全、饮食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


  3. 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开展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危害因子及其形成机制、食品安全检测与评价研究。


  4. 食品生物技术:开展食品微生物资源、 食源功能成分的生物转化、微生物与健康以及食品生物危害因子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学位点设置以来,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得国家与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0余项,先后发表SCI/EI等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他论文250余篇;年均到账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学位点目前依托的学科平台有湖南省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工程技术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


  三、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点简介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是与食品生产、加工及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密切相关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本专业学位领域以农业种植、养殖产品为原料,以工学、农学、理学和医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料生产与加工过程及质量安全等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本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食品生产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设立,于 2011 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校内导师 47 人,其中教授 18 人,副教授 19 人。现有与本领域研究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 7 个,包括: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菜籽油营养健康与深度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等,教学科研用房 12000 多平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 2000 余万元,年均科研经费 1000 余万元。本领域围绕湖南省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展研究,与省内外 100 多家企业开展学、研、产合作,使十余种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工业化、产业化,在食用油脂、大米、生猪、淡水鱼及辣椒等特色蔬菜加工领域居全国领先地位。


  四、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食品工程领域)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所设立,于 2009 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现有导师 9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3 人。近5 年先后承担了国家 973、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项目;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项 7 项;授权发明专利 16 项;公开发表论文 485 篇,出版教材、专著 37 部。拥有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分中心、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蔬菜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食品科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发酵食品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湖南省肉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辣椒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等 8 个与本领域相关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本工程领域有较强的食品加工单元操作、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发酵方面的科研教学能力,具有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的特点,产、学、研结合紧密。


  从国内外食品工程领域的发展状况出发,结合我校的优势,本学位点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与食品工程领域密切联系的务实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与综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目的。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食品企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食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目前设置 5 个主要的研究方向:(1)食品加工理论与应用:该方向主要研究食品加工的色香味体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食品加工工艺与新技术:该方向主要从事园艺产品加工工程、农产品保鲜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工程、粮食加工工程、畜禽产品加工工程、油料加工工程、食品工程装备研究。对大米、油脂、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加工及保藏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等开展深入研究;(3)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该方向对食品加工和贮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安全事故防控、有害成分溯源等进行深入研究;(4)食品生物技术:该方向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开展研究;(5)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应用现代分离技术、分析测试技术、营养评价体系对产品的功能成分、营养特性、品质特性和加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食品品中功能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五、非全日制硕士点简介


  学院于2005年获得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生物与医药硕士(食品工程方向)和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两个学位点可以同时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硕士生导师60人,研究方向是食品加工原理与新技术,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产品贮藏与运输,食品加工理论与应用,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论文课题来自于生产实践,论文评审结果大部分都在良好以上。课程学习是集中3次,每次1个月学生,学习环节包括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中期检查,最后论文答辩。通过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大展才华和能力。在单位上都是主要骨干和中间力量。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有:潘宏军 2015届食品加工与安全非日制研究生,现在任岳阳市岳阳市南湖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忠祥2011级食品加工与安全非日制研究生现任唐人神肉制品加工部总经理。





  来源:https://spkj.hunau.edu.cn/yjsjy_8894/xwdjs/202211/t20221130_365364.html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