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18次
2024-05-17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产业(1301J1)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专业于 2010 年开始招生,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本专业所在学科“文化产业”为北京市高精尖建设学科。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并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性、研究型高端人才。本专业重点依托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资源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内涵,建设文理融合、复合型的新型交叉学科。本专业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文化产业的重点建设内容。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育人方式,围绕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经济与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核心领域,着力培养文化产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视野开阔、熟悉国内外文化产业市场和发展规律、一专多能的研究型高端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向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为对象,以探索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具体研究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路径,熟稔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前瞻性地把握文化产业未来趋势潮流,成为具备丰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阔的专业历史视野与创新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
2.文化经济与贸易方向
文化经济与贸易方向研究文化经济与文化贸易的规律和运行体系,使学生能够掌握文化经济和文化的贸易理论与研究方法,熟悉文化经济发展规律和文化贸易规则,掌握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机制,成为具有产业开发、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
3.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方向
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方向以文化法治原理、文化政策与法规等理论内容为基础,密切关注网络文化治理、文化遗产法律与政策、传媒法律与政策、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与政策等研究领域。旨在对接文化领域相关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文化产业园区、法律服务机构、司法机关等对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培养“懂文化产业、懂法律、懂知识产权、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硕士生导师共 18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1 人。师资团队先后承担了《公共文 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促进法(草案)》立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标准”制定、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规划”编制、“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编制等国家及部 委重大课题研究以及百余项纵向科研课题,相关科研与智库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文化产业史论、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与贸易、区域文化产业、公共文化艺术管理、国际文化产业、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等。
2.科研平台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基地、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端峰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白马湖论坛、《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编辑部、《文化经济研究》编辑部、文化法治 研究中心、文化产业学院奖等。
3.项目实训
本专业贴近市场需求,项目来源丰富,学生拥有大量机会参与国家部委智库项目研究、地方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及项目策划等领域的课题与项目。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升学及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互联网企业、影视传媒类公司等单位,部分毕业生担任文化领域政府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或政策分析工作,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
来源:https://yz.cuc.edu.cn/2023/0922/c8549a212043/page.htm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通知本站客服(电话:400-900-8858,QQ:4009008858),本站将立即更改或删除。
(责任编辑: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