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名词解释如下】
壮族名词解释: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春秋战国时,百越的一支,宋以后,曾以“僮”、“土”相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称“僮”,1965年改称壮。1990年人口有15,489,630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居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另有少数居住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唐宋时,曾借用汉字创造了一种“土俗字”,但不大通用,主要使用汉文。以农业生产为主。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一向以能歌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产水平大体与当地汉族相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壮族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国家在其主要聚居地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等。

相关阅读:
读写教程2答案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4
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后答案
大学英语4课后答案
大学英语2课后答案
西华大学凤凰学院
习题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2读写教程课后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2
考研词汇5500电子版
考研英语二小作文万能模板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
材料力学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