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➀名词解释如下】
氐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名称,又译作狄、翟,商周时期游牧于今陕西的北部、西部和甘肃的东部,为白色人种,讲突厥语;春秋时期逐渐东迁至山西、河北和山东,被称为赤狄(因红发而得名)、白狄(因肤色而得名)、长狄(因身材高大而得名),并曾建立中山国,西部氐人多与羌人杂居,史称“氐羌”,受羌人影响,兼营农业。东汉时期,氐人又南迁至四川东部,被称为巴氐,留居甘肃南部的氐人则为白马氐。晋朝时期,巴氐曾建立成汉政权,白马氐曾建立仇池政权。又有氏人吕光在河西走廊建立后凉政权。此后,内地氐人与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于汉人。早在秦汉之际,即有氐人随羌人西迁西域,游牧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内外,所以《汉书·西域传》说,葱岭及其以东的西夜、蒲犁、依耐等国的种族“与胡异,其种类羌氐(百姓与西方的胡人不同,与氐人和羌人相似)。”《三国志》卷三十,注引《魏略·西戎传》记载,到了东汉末年,白马氐以羌人的身分西迁,游牧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内外。西域的氐人后来逐渐融合于西域其他民族中。

相关阅读:
大学英语教材答案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
大学英语四课后答案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2答案
大学英语三课后答案
实质教育论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课后答案
读写教程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