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面积统计名词解释如下】
土地面积统计名词解释: 指对一国、地区或单位所管辖范围内的全部土地面积进行的统计。 为了研究和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配置农业生产,通常对土地面积进行分类统计。如按自然状态,可分为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前者又可按地形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按土质可分为黑土、黄土、红土或沙土、粘土、盐碱土等。 后者又可分为江、河、湖、池塘、水库、渠道、港湾等。 又如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前者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土地;后者指用于工矿、建筑、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的各种土地。 此外,还可按土地占有者或使用者的阶级属性或经济类型进行分类。 土地面积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平方公里。 在我国一般用市亩为单位。 一平方公里为100公顷,或100万平方米;一市亩为6,000平方市尺或1/15公顷,亦即约667平方米;一平方公里等于1,500市亩。要精确计算土地面积,必须经过实地测量。

相关阅读:
大学英语教材答案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
大学英语四课后答案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课后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答案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2答案
大学英语三课后答案
实质教育论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课后答案
读写教程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