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发布人:考试题库网 发布日期:2022-02-21 共116人浏览过

【两条线战略名词解释如下】

概述名词解释:是指20世纪60年代苏联修正主义加紧危害新中国,中国必须同时应对美帝苏修两大敌人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外交方针。
背景名词解释: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局势出现了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当时国际政治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美苏争霸过程中出现缓和的迹象,中苏分裂,使确立于建国前夕并在50年代主导中国对外关系的“一边倒”政策失去存在的意义, 其结果不仅使我国在与美国抗衡中失去强大的依靠力量,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强大对手。中美关系没有明显改善,我国也逐步走上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状态的道路。同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国内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变化,强调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国成为核国家。对于外交与国际事务,主张支持左派政权,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世界范围内的农村包围城市。为了增强同美苏两霸对抗的力量,毛泽东把我国的外交重点转向亚非拉国家,谋求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结成反帝、反霸国际统一战线,从此,我国的外交进入既反美又反苏的“两条线”战略时期。
内容名词解释:团结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
积极评价名词解释:
(1)、有力地支持了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扩大了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自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地图--改变了联合国成员的结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2)、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当时的软实力--革命经验,借推进世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独立自主权。
(3)在实力悬殊的劣势下顶住了美苏夹击,而且突破了美国长期对我遏制的局面,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大大提高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影响力。
消极评价名词解释:
(1)、在强调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片面强调国家安全,忽视国家的发展。“两条线”战略片面夸大美苏对我国安全的威胁,结果导致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的估计出现错位,夸大战争的威胁,影响和削弱了经济建设。此外,由于受美苏压制的刺激,过分排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缺乏对接世界先进技术的主动性,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搞建设,错失发展良机。
(2)、对外交往过于突出政治因素,忽视经济技术合作。在“两条线”战略时期,我国的外交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片面突出外交对改变我国在与美苏斗争的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的作用,把对外经济关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政治目的服务,而不是作为国家对外交往所追求的一种利益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援助不仅过于强调政治因素,而且往往脱离国情,影响了国内建设。大量的对外经济援助,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国民经济更加窘迫,加大了我国经济的负荷,而且使一些亚非拉国家养成对我国的依赖心理。
(3)、“左”倾错误在外交领域的蔓延,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该时段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明显地打上“左”的烙印,呈现出单一性(即重点发展同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斗争性(即外交政策以打倒帝、修、反三个敌人为主)、世界性(即外交目标是推进世界革命)的特点。严重摧残了我国外第1期交事业。

关注VX公众号【文得课堂】免费领取考试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内容,请通知本站客服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课后答案
综合教程4答案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答案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课后答案
形式教育论
经济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大学英语教材答案
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
大学英语四课后答案